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卫生条例》由自治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7月1日起施行。
条例中明确规定: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范心理咨询行业,促进心理咨询行业健康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加强对心理咨询行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心理咨询行业的监督管理。
心理咨询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督促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人员依法从事心理咨询活动。
除此之外,《条例》中与心理咨询师有关的内容还包括:
第八条 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者基层综治中心等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社会工作室,协调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或者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心理健康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单位将心理健康评估纳入健康体检项目范围。心理健康评估实行自愿原则。
第九条 学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定期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学生不良情绪,引导学生预防和减少心理行为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自2017年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后,多省陆续修订了《精神卫生条例》。
辽宁省精神卫生条例(2022):
第十五条 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加强对心理咨询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组织制定心理咨询机构服务执业规范,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信息共享和服务执业评价机制,定期公布执业评价结果。
江苏省《精神卫生条例》(2022):
第二十一条 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加强对心理咨询服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规范心理咨询服务活动。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督促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人员依法从事心理咨询活动。
山东省精神卫生条例(2019):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心理咨询机构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规范心理咨询机构的服务。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心理咨询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规范,向公民提供心理状态评估、心理行为问题咨询和干预等服务。
浙江省精神卫生条例(2019):
第十五条 心理咨询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督促心理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从事心理咨询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规范心理咨询机构服务活动,并指导心理咨询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工作。
内蒙古《精神卫生条例》(2021):
第十九条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对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业务指导,加强监督管理,指导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的规章制度,督促会员依法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一些城市也在各省条例的基础上对其精神卫生条例进行了更新。
2024年宁波市卫健委发布了《宁波市精神卫生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其中明确了对心理咨询师或咨询机构泄露来访者隐私或者未按照执业规范开展咨询服务的行政处罚基准。
可以看出,由卫生部门承担监管职能,加强对心理咨询行业的指导与管理,推动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已成为各地的共识。
2022年1月20日,卫健委公开了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中多项涉及心理咨询提案的答复中卫健委提出:将搭建覆盖各行业的心理服务网络;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模式,实现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毕业后教育有机结合;从国家层面统筹开展相关规划政策研究,协助拟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根据多地《精神卫生条例》中的要求,部分地区对于心理咨询行业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显然是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管,行业协会负责制定行业(执业)规范。
未来行业发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