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已在医政司新设置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处,加强专业规划、协调和指导职能!

2024年12月25日(周三)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介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有关情况的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详细介绍了当前相关工作的新进展。邢若齐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在医政司内新设立了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处,以强化专业规划、协调与指导的职能,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作用,为公众提供方便可及、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指导医疗机构服务

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及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开设心理咨询门诊,设立面向公众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服务供给,让公众在日常就医过程中更便捷地接触到心理健康服务,减少公众对心理问题就医的病耻感。

 

开展医护培训

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初筛和干预能力,推动广大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更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在疾病诊疗全程中敏锐察觉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心理问题的潜在迹象,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组织专家科普 

遴选国家、省市级的专家组建巡讲团队,走进单位、走进学校、走进企业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等。同时,针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新型就业人群等重点群体,组建科普专家团队,通过撰写科普文章、拍摄科普视频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营造理解和接纳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氛围。 


加强热线建设

加强心理援助热线的建设,2024年已将“12356”作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短号码,并印发文件进行部署,明确要求到2025年5月1日前,各地现有的心理援助热线都要与“12356”连接,全国将实现一个号码接通心理援助热线的功能,为公众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这一举措促进了心理健康服务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普及,使更多人能够在身边的医院或社区获得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减少了患者寻求心理帮助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通过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能力,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宣教力度,有助于消除公众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偏见,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营造理解、接纳和关注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
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处的设立,标志着国家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领域的管理和服务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闽ICP备2021003128号-1